除此之外,国家能源局也将召集相关各方,就发电补贴方式及额度、示范区建设具体时间表等项目实施细节进行协商,以期从调整产业机构、针对性解决国内光伏企业同质化发展弊端等方面提供支持。
此外,清华阳光还与北京新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为回龙观流星花园小区提供4000多套清华阳光太阳能热水系统。据悉,1999年的一天,知名地产公司深圳万科的一位经理拜访皇明,要探讨太阳能应用于地产项目的合作,但是万科提出如果选用皇明产品需要等楼盘全部售完的3年后,且没有任何使用问题后才能为皇明结款的霸王条款,黄鸣甚是恼火,与万科的谈判最终破裂。
其实商业环境中,企业之间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择优选用,实现最优搭配成为最为常见的联姻模式。清华阳光总工程师助理刘铭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清华阳光太阳能工程中房地产项目占比达到70%,特别是新建建筑以及酒店和宾馆项目居多。江苏日利达太阳能公司(以下简称日利达)营销总经理李振刚对本报记者说:有时候我们也会和房地产商达成战略合作,比如我们与上海世茂房地产有合作,在昆山的项目我们会做,在天津的项目我们也继续做,只是这样的合作企业并不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迈能在当地地产界已经成为储热水箱的代名词。桑普也不甘示弱,与万科、天津顶秀置业有限公司等地产商合作。
如今,迈能已经与万科、碧桂园、新城等知名房地产企业实现了合作,另外二三线城市的不少房地产项目也指定采购迈能储热水箱。在这一进程中,太阳能企业加快进城速度的一大秘诀就是与房地产商联姻。Toor补充说,高度自动化是CIGS的最大优点,也是最大的挑战,以及利用现成的设备将容许CIGS公司达到一定的规模。
她补充道:CZTS可能成为CIGS制造商的下一个计划步骤。大规模商业化的电池和模块运用大量的新材料,像外延硅、铜锌锡硫化物(CZTS)和砷化镓(GaAs),而设备革新需要用到这些材料。生产设备革新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根据作者的观点,关键在于通过产品分化,使得具有闲置生产能力的光伏制造商能够升级他们的生产设备。
Lux Research报道,像Spire和Meyer Burger的公司已经把模块生产设备运输到巴西、智利和印度。电池使用这种高效率技术作为内部异质结(HIT),钝化发射器电池(PERC),选择性发射器(SE),交叉型接触(IBC)和金属包扎技术(MWT)。
设备因素报告特别说明,下一代光伏技术将会展示设备制造商的许多前景,包括短期的设备升级和长期的产能扩张。设备制造商可能有机会开拓新的市场,如印度、南美和中东。qc-Si锭的发展使得方形c-Si晶片取代标准的伪方形晶片,因而能够降低40%的c-Si晶片生产成本,Toor写道。Toor继续说道,产品分化是关键因素,为了从激烈的竞争中脱离出来,那些生产具有储存能量的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制造商应该考虑进行设备的升级
如果这一预计能够实现的话,我们将取代尚德和美国第一太阳能,成为新晋的年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业。有专家表示,当前,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开发国外市场最关键的指标便是成本。10月24日,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新加坡有限公司将向新加坡光伏系统集成商SolarGy公司供应1兆瓦组件。去年二季度,英利的非硅成本在72美分/瓦,预计今年年底能达到45美分/瓦,一年半时间能下降27美分/瓦;硅料成本也将从去年的50美分/瓦降到今年年底的15美分/瓦。
英利集团首席财务官李宗炜说,过去几年,一直是无锡尚德和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轮流占据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宝座。而今,英利向着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发力,英利首席战略官王亦逾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英利集团欧洲市场的比重将下降至45.17%,美国市场比重下降为10.31%,中国市场比重则上升到36.71%,新兴市场比重将上升到7.82%。
2011年,这一数字还只有2%。据了解,这一项目将于2013年2月完工,预计每年发电120万千瓦时左右,相当于250个四居室住宅的平均用电量。
尽管新兴市场份额不大,但上升的速度非常快。记者从英利集团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德国市场在集团整体销售中,比重已下降到40%左右。从2011年三季度开始,国内的光伏行业开始出现普遍性亏损,英利集团也不例外。过去,欧洲市场一直是我国光伏企业最重要的市场,70%以上光伏产品均依赖欧洲市场,而欧美的双反调查迫使我国光伏企业不得不另寻出路。和整个行业状况一样,以往,英利集团70%以上的产品需要出口至欧洲市场。英利正在摆脱对欧洲市场的过度依赖。
这批组件将被用于新加坡乌鲁班丹新生水厂的1兆瓦光伏电站项目,该项目是目前新加坡最大的单体光伏发电工程项目。整个欧洲市场所占比重有望在明年下降到40%左右。
而今年上半年,英利出货量已经达到1100兆瓦,超过尚德,跃居世界第一。记者了解到,英利第三季度的多晶硅组件成本在4.14元/瓦,第四季度预计会降至3.68元/瓦。
从2010年二季度开始,无锡尚德开始超过美国第一太阳能,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英利集团的出货量已经达到1600兆瓦,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2100至2200兆瓦
从2011年三季度开始,国内的光伏行业开始出现普遍性亏损,英利集团也不例外。记者了解到,英利第三季度的多晶硅组件成本在4.14元/瓦,第四季度预计会降至3.68元/瓦。记者从英利集团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德国市场在集团整体销售中,比重已下降到40%左右。尽管新兴市场份额不大,但上升的速度非常快。
10月24日,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新加坡有限公司将向新加坡光伏系统集成商SolarGy公司供应1兆瓦组件。有专家表示,当前,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开发国外市场最关键的指标便是成本。
而今年上半年,英利出货量已经达到1100兆瓦,超过尚德,跃居世界第一。如果这一预计能够实现的话,我们将取代尚德和美国第一太阳能,成为新晋的年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业。
这批组件将被用于新加坡乌鲁班丹新生水厂的1兆瓦光伏电站项目,该项目是目前新加坡最大的单体光伏发电工程项目。英利正在摆脱对欧洲市场的过度依赖。
去年二季度,英利的非硅成本在72美分/瓦,预计今年年底能达到45美分/瓦,一年半时间能下降27美分/瓦;硅料成本也将从去年的50美分/瓦降到今年年底的15美分/瓦。过去,欧洲市场一直是我国光伏企业最重要的市场,70%以上光伏产品均依赖欧洲市场,而欧美的双反调查迫使我国光伏企业不得不另寻出路。整个欧洲市场所占比重有望在明年下降到40%左右。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英利集团的出货量已经达到1600兆瓦,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2100至2200兆瓦。
和整个行业状况一样,以往,英利集团70%以上的产品需要出口至欧洲市场。从2010年二季度开始,无锡尚德开始超过美国第一太阳能,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
而今,英利向着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发力,英利首席战略官王亦逾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英利集团欧洲市场的比重将下降至45.17%,美国市场比重下降为10.31%,中国市场比重则上升到36.71%,新兴市场比重将上升到7.82%。英利集团首席财务官李宗炜说,过去几年,一直是无锡尚德和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轮流占据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宝座。
2011年,这一数字还只有2%。据了解,这一项目将于2013年2月完工,预计每年发电120万千瓦时左右,相当于250个四居室住宅的平均用电量